环丙氟虫胺对水稻二化螟防控的展望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主要常发性害虫之一,其为害水稻后形成枯鞘、枯心苗、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等症状,一般年份可导致减产5~10%,严重时可导致减产50%以上,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首批《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近年来,台州地区二化螟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一是种植模式改变,早稻扩种导致单双混栽田面积逐年上升,为其辗转危害提供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其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三唑磷、毒死蜱等常用药剂的抗药性逐年持续上升,缺乏有效的应急防控化学农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
环丙氟虫胺是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创制农药,属于间二酰胺类农药,具有高效、安全、杀虫谱广、环境友好等优点,对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等农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台州地区在水稻二化螟防控广泛使用的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喹硫磷等农药均无交互抗性,并且对水生生物相对安全。2024年7月11日,98%环丙氟虫胺原药(仅限出口到柬埔寨)首次通过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批准登记,10%环丙氟虫胺可分散液剂和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等两种农药制剂也有望在近期登记上市。2022~2024年在温岭、临海等地早稻二化螟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氟虫胺和乙基多杀菌素均表现出较好的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待环丙氟虫胺成功登记上市后,上述两种对二化螟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的农药有望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上实现科学轮换,但两者均具有速效性不强但持效性较好的特点,建议与喹硫磷等速效性较强的农药复配增效。
在实际生产上,二化螟的防控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通过低茬收割、深水灭蛹、性诱控杀、灯诱控杀、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虫源基数;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通过带药移栽主动预防;分蘖期枯鞘丛率达8~10%或枯鞘株率达3%时及时达标施药;穗期于卵孵高峰期施药。二化螟种群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要采取分区治理策略,在高抗地区要停止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农药,在中抗及以下地区要限制同类型农药使用次数,相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在一季水稻上建议不超过2次,通过科学轮换以延缓抗药性产生。同时,各地植保部门要持续做好抗性监测等工作,加强科学用药和防治技术指导。
仙居县植物保护检疫站 应俊杰
本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中所涉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